-
香,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;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。它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,走出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。它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,濡养仁人志士的身心,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桥,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
发布时间:2019-03-08 点击次数:292
-
“善男子!善法天中有香,名净庄严,若烧一丸而以熏之,普使诸天心念于佛。”《华严经·卷六十七》,古人曾就这句来自《华严经》的经文,感悟并调和出了一款名香“净庄严香”。凡是喜香,又对佛经有涉猎的朋友,一定不会对这句经文陌生。善财童子发
发布时间:2019-01-22 点击次数:238
-
佛教非常重视香,香在佛法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妙用,佛经开卷通常由“炉香赞”起首:“炉香乍爇。法界蒙薰。诸佛海会悉遥闻。随处结祥云。诚意方殷。诸佛现全身。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”。而沉香,更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可以说,佛之教导,也曾借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53
-
汉代开始,熏香已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风气,甚至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必须。不仅有了规范的、真正的专用香具—博山炉。香药,充足且品类增多,香品的配伍、和合,有了严格的规范,达到了理法完备。同时香品的使用已十分广泛,日常熏香、熏衣熏被、口含鸡舍、香汤沐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60
-
明代初期开始,由于实行海禁政策,海外香药的进口受到了限制,造成了香药的相对匮乏。对习惯了常用香药配伍的和香者来说,无疑造成了某些困难。这一时期的香品出现了许多取巧、怪异、求变等特点,甚至出现了大量使用和单独熏品沉香的特点。因此,明清时期的香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28
-
宋代陈去非的诗作《焚香》明窗延静昼,默坐消尘缘;即将无限意,寓此一炷烟。当时戒定慧,妙供均人天;我岂不清友,于今心醒然。炉烟袅孤碧,云缕霏数千;悠然凌空去,缥缈随风还。世事有过现,熏性无变迁;应是水中月,波定还自圆。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76
-
香,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;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。它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,走出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。它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,濡养仁人志士的身心,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桥,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16
-
早期的燎祭重的是“香烟始升,以烟报阳”,早期的用香形式也是香材的直接组合焚烧。早期的香品并没有现在的线香、盘香类香品,这类香品的广泛使用不会早于明代中期。香品的形式决定了品香的方式方法,早期的燎祭重的是“香烟始升,以烟报阳”,早期的用香形式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54
-
及依照严格的定义来说,香料是能被嗅觉嗅出香气,或被味觉尝出香味的物质。其种类繁多,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。以原料的来源划分:天然香料/合成香料天然香料是指以动植物的芳香部位为原料,经过简单加工制成的原态香材,其形态大多保留了植物固有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221
-
居家用香:可以有效的改善居家环境,让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芳香的气息,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即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,也有助于烘托家庭的温馨与和谐。办公室用香:可以提神醒脑,消除内心的紧张和烦躁,让你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,另外,熏香有助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73
-
西方香药的引进,极大地丰富了香药的种类,增加了许多在扶正祛邪方面更具效果的品类,提高了香品的质量和功效,同时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。唐宋时期,国人用香十分多,无论朝廷举行的各种活动、日常觐见,后宫生活,都大量使用香药及和香。寺庙宫观,民间节日各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84
-
中国香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体系、人生价值观下的产物,数千年来始终是沿着“香气养性”的基本理念展开的。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基本是取之于西域及东南亚地区香药以为用。隋唐时期,许多波斯商人以贩卖香药为职业,一部分人定居于番禺、珠海等南方港口城市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288
-
香文化经过汉魏隋唐时期的发展,到宋代已沉淀丰厚,使宋人研究香文化具备了应有的条件。连宋代的市井生活中也随处可见香的身影——街市上有专门卖香的“香铺”、“香人”;有专门制作“印香”的商家;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“香婆”;街头还有添加香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76
-
共赏香学美文:朋友从印度回来,送给我一块沉香木,外形如陡峭的山,颜色黑得像黑釉。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,连绵不绝地从沉水香中渗出,飘流在空气里。特别的是,那沉香木非常沉重,远非一般的木石可比。朋友说:“这是上等的乌沉香,由于它的心很坚实,丢到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223
-
中国的香能千年兴盛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,首先要归功于历代文人,而能代表中国香文化整体特色的也正是文人的香道文化传统。文人士大夫不仅视香为雅事,更将香与香气视为濡养性灵之物,虽不可口食,却可颐养身心。《荀子?礼论》云:“刍豢稻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236
-
中国香道文化久远,用香历史久矣,“香”上古时礼天地之用香曰“上香”,可通天感地、感召神灵;修身养生用香曰“中香”;祛病疗疾用香曰“下香”。到后来称上药、中药、下药,中国自古讲究中庸,故取其中称“中药”,后来发展成中医。“上香”纯正,易达精神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16
-
古代君子有四雅——斗香、品茗、插花、挂画,其中以对香品的熟练掌握为才艺之首。中国文人多爱香,而且从古至今都是香道文化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,对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。我国的文化、艺术作品中有一种“博山虽冷香尤存”的让人参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49
-
说到香道,是香事和文化的一种结合,更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。闻香闻的是一种心境,感觉心灵被净化,除去浮躁,沉淀下的是深思;也就是香中有道,以香得道,以香养生。佛香,正如字面意思的理解,就是佛教之中点的香;佛香,我相信不管是在古代,还是在现代高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390
-
隋唐时期的香品受到当时开明的政治、发达的经济、灿烂的文化氛围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影响,多呈现“香气浓郁,华贵典雅,温润持久”的特点。宋代的香品以香韵“隽永而放逸,高耸而冷峻”为主流特色。模拟自然香气的香品,也是宋代文人们的喜好,特别是梅花香气的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37
-
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久远。从现有的史料可知,春秋战国时,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。由于地域所限,中土气候温凉,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,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繁多。秦汉时,随着国家的统一,疆域的扩大,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84
-
《维摩演教图》中维摩诘安坐焚香讲道的画面。《维摩诘经》是中国佛教极为推崇的经典,诗人王维深受其影响,于是改名“维”,字“摩诘”。清代名画王振朋《伯牙鼓琴图》,香几上博山炉正熏着香。香与古琴,也是知音之和,古琴名著《洞天清录》言:“夜深人静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37
-
中国是香的国度。中国人的“香”,既有道佛两教的宗教之香,祭拜神灵祖先的宗法之香,中医各类香熏、香药的药疗之香,更有感悟身心之香道和香文化之香。茫茫华夏,自古就是一个香气飘渺的神奇国度。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中国人已寻觅芳香植物,燔木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点击次数:1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