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分类列表
    新闻分类
    传统手工制香工艺

      “香”字尽管出现在秦汉以前,但古香仅指兰、蕙、椒、桂一类香草。汉代的“鸡舌之香”宋代沈括的解释是丁香,这依然区别于佛教使用的。那么,中国人原本是不“烧香”的吗?事实上,早在先秦或者更早以前,中国人就有烧香降神的范例,烧的正是蕙、薰一类的香草。春秋战国时候的楚国,就必须按制度规定每年向周王进贡王室祭祀用的“苞茅”。

          西汉以前常见的儒家祭礼,一般是垒柴而烧。柴烟升起,带着人的愿望上达天神,称为“柴祭”。所以宋人说,“古者无香,燔柴火芮萧,尚气臭而已”。可见佛教传入以前,中国古人也烧香,只不过烧得不太雅致而已。

    手工香.png

         真正的“香”是后来西域诸国向中原王朝献贡才传入中土的,彼时的香不似后来的线香,跟人的手指一样粗。从汉到唐宋,洋香仅用了一千年的光景,便从帝王烧到将相,从皇宫烧到官府人家,更随着佛教的繁荣有了“南香”(岭南香)的大量涌入,烧香拜佛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。洋香的雅致也取代了粗重的“烧柴”,到了唐代,焚柴祭祀的方式彻底消失。

        传统手工制香相对比较复杂,在弥漫着香粉的作坊里,我有机会见证并记录了这个过程,从配料→筛粉→搅拌→制作,一直到晾晒和包装。。。


    分享到